发表时间:2021-01-09 10:00:00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近年来,班列开行班次、货运量增长较快,特别是2020年班列增长态势更为强劲。立足当前和长远,班列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痛点与堵点,需统筹谋划、针对性解决。
一、中欧班列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一)补贴完全退坡后恐面临剧烈市场调整。当前班列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各地普遍对班列实行补贴,班列运费被压低,一部分本应走海运的低货值进出口货物转而通过班列运输。目前财政部门已明确,各地对班列的补贴要逐年退坡。如完全退坡,一些低货值货物将重回海运,开行班列和货运量可能出现下滑。与此同时,班列市场格局面临洗牌,一些货源不充足、开行班列较少、靠补贴支撑的线路可能因财务不可持续而停开,班列主要线路将集中在若干中转枢纽城市和本地有大量货源城市。
(二)全货机加快发展对班列形成竞争。受疫情影响,一些航空物流转移至班列,特别是时效性突出的跨境电商等产品。一些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大量发展全货机、客机改货机,如形成一定运力,会对班列形成分流。疫情过后,跨国客运航空通航,腹仓带货能力复苏,时效敏感性商品可能会重回航空物流。
(三)空车回程问题仍然存在。长期以来空车回程问题一直突出,近年来虽有很大缓解,综合重箱率不断提高,但个别线路问题较为突出。从沿线看,中亚回程空载情况严重于欧洲回程。空车回程本质上是陆路贸易进出口不平衡,由于境外集货能力不足、国内消费者对沿线商品不了解,内需市场对沿线进口商品的需求潜力并未完全释放出来。
(四)班列沿线存在堵点。一些国家或地区铁路、口岸、场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或承载力不足,铁路机车短缺,形成堵点。较为突出的有波兰马拉舍维奇、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哈萨克斯坦多斯托克、德国杜伊斯堡等。今年由于班列通行量比较大,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重要口岸也成为堵点,影响班列通行效率。
(五)监管协调与互认有待进一步推进。近年来,班列沿线国家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取得一定合作进展,仍存在海关监管流程不对接、检验、检疫标准不统一、信息互换不及时、通关便利化措施不足、工作语言不统一等现实问题,提高了班列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效率。
二、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整体性规划。作为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和跨境物流方式,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彰显出蓬勃活力。未来一段时期,随着补贴退坡和新冠疫情结束,班列可能面临市场格局的大调整和大洗牌。当前需对如何使班列在海运和空运双重挤压中形成稳定的市场空间、沿线地区哪些贸易货品适合通过班列运输、国内主要枢纽的市场辐射区域和集货范围、海外线路与节点布局等重要问题开展研究和规划。
(二)把握好补贴退坡的节奏和方式方法。补贴退坡是推动班列由政府培育转向市场竞争、由市场扭曲转向配置优化、由外生扶持转向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和贸易业态,其发展初期必须把握好节奏,注意循序渐进,引导运营企业形成市场预期。如针对去程货源相对充裕但回程货源短缺问题,可采用去程补贴先退坡、回程缓退坡的方式,如针对欧洲方向货运规模相对较大但中亚方向较小问题,可采用欧洲方向先退坡、中亚方向缓退坡的方式等。无论采取哪种退坡方式,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采取相同的方式和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
(三)实施海外仓战略。在班列沿线兴建大量海外仓,利用海外仓来组织境外货源,解决回程货源不足问题。使海外仓成为班列在境外的集结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推动海外仓更多转变为保税仓,把国内保税贸易、保税加工等模式规则复制出去。开展班列沿线海外仓规划布局研究,与海外物流体系、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跨境电商市场拓展等统筹考虑,保障海外仓货源。利用丝路基金、政策性贷款等作为引导资金,吸引国企、民企及沿线国家企业共同参股建设经营。
(四)推广内外贸同班列和集拼集运模式。内外贸货物同班列运输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国内已有一些城市正在开展尝试。货源充足、能够满载的班列始发城市可开行五定班列,不能够满载的始发城市可采取内外贸货物同班列运输,内贸货物沿途卸载,外贸货物可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等枢纽城市或主要口岸重新集拼,发往中亚或欧洲,从而使班列形成“东中部出口基地+中西部集结中心”的枢纽对枢纽运输格局。
(五)继续推进沿线通关一体化和便利化。加强沿线国家通关制度衔接,统一货物编码,统一工作语言,统一检疫标准,简化查验手续,推行互认更多“经认证经营者”(AEO)企业,商签更多班列沿线海关合作协定,形成更加便利化的通关制度安排。加强班列沿线海关信息互联互通,统筹推进,建设全国一体的中欧班列信息平台,推动中欧班列信息平台与各国海关监管平台对接,基于信息互通实现运输组织的优化。
文字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