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1-09 15:20:00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从供给端发力,也要从需求端着手。打通堵点,畅通循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一、“需求侧管理”更加注重短期政策和长期制度结合
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外部冲击的过程中,短期宏观政策对扩大内需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仅依靠短期政策调整,难以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还会带来后期政策消化的压力。随着发展阶段和条件的变化,注重需求侧管理,既要重视短期政策调节的作用,更要重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释放内需潜力的可持续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搞大水漫灌,在采取适度的规模性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从制度建设层面推动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持续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需求侧管理”更加重视扩大消费需求
过去一个时期,需求侧管理主要着眼于调节投资需求,通过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投资调控体系,但针对扩大消费需求的调控手段相对有限。随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明显收窄。近年来,消费结构升级呈现一系列新趋势,成为推动消费的重要力量。一是商品消费高端化。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对产品质量、品质、品牌的需求日益提升,时尚、品质、节能、智能等升级类产品受到市场欢迎。二是消费结构服务化。实物消费占主导的消费结构日益转向服务消费占主导的消费结构。通信服务、娱乐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消费新热点。三是消费方式网络化。随着移动支付普及率快速提升,网络零售全方位融入居民生活,网络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四是消费群体年轻化。“90后” “0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成为催生新型消费的主力军。五是城乡市场融合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更加有效连接起来,优质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进入城市千家万户,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需求侧管理”更加着力打通堵点和畅通循环
(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精准度,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收益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简化社保参与、转移、接续等手续,加快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购房买车、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是引领消费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扩大消费有强大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其成为扩大消费的主力军。
(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国2.9亿农民工已经占到4.2亿城镇就业总人口的近70%,但农民工进城落户仍面临不少门槛。研究发现如果农民工按照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27%。为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
(五)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长租房政策,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管,严控信贷资金过多流向房地产市场,降低高房价和居民高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六)鼓励发展新型消费。加快培育网上零售、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顺应新型消费发展趋势,出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领域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七)鼓励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解决社会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着力提高投资效率,鼓励扩大和激发民间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文字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