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袁家村:乡村旅游现象级“网红”的养成路

发表时间:2021-01-22 10:00:00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的袁家村,是一个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虽坐享旅游区位便利,距唐昭陵仅有4公里,但乡村旅游几乎为零。2007,袁家村依托资源优势,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00万人次,成为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一跃成为乡村旅游现象级的“网红”

袁家村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创建农民创业平台,让农民成为经营主体,用股份合作的方式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第一个不依赖先天独有资源和外来资本,而是完全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出特色小镇三产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第一个不依赖专业人士和机构,自主发展乡村旅游,颠覆和改写传统教科书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和范式;第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带领农民进城创业,把农民培养成老板和合伙人,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民进城自发、分散和揽活打工的方式和性质;第一个以村集体为单位,用自品牌和模式与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对等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全国布局,跨省发展第一个通过自我研究,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定义袁家村模式,并对外输出智力成果,独立开展培训、咨询、策划和设计业务。

回顾袁家村旅游发展的历程,经历了解决人怎么来怎么能留住人、如何全面提升三个主要阶段以充分满足人们对品质旅游和休闲度假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重点,从量变向质变提升,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其中有一些成功因素值得借鉴学习。

一是定位准确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将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将该地区特有的小吃、茶馆、技艺与现代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结合。强烈的文化冲撞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用来讲述关中地区独有的文化故事。在仅有几十亩空间里,充满极多的民俗元素,紧凑的交通尺度,丰富的商业界面,疏散有度的村落广场空间,街边两侧目不暇接的美食休闲内容,网格化的弯曲而看不到头的村落道路,让兴致盎然的游客流连忘返。此外,对民俗美食的打造,已不是简单的餐饮配套,而是达到了倾尽全力打造高品质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的境界。

二是全民皆兵模式,运营、管理成本低袁家村采用自称“全民皆兵”模式,即农户住在原地自己经营老字号、农家饭,既完好地保留了农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避免了很多景点变味、不接地气的问题。通常景点的工作人员和景点管理公司之间是雇佣关系,很难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运营和管理成本很高。袁家村村委会牵头管理,村委会下管理公司,公司下面有各行各类协会协会成员都商户自己推选而产生协会义务服务,实现利益共同体,村民经营户自己管理自己,村干部用心做事业义务开展工作,不挣钱也不拿钱。村干部家庭成员在家里经营农家乐,既有收入也有保障,整个村子经营好了,全村人员受益。

三是逐步发展,逐步升级在相对保守的关中古村,让农民改变原生活方式,并自己出钱改造房屋做旅游,是件非常难的事。起初村干部带头先行先试,动员部分农民从做农家乐起步,打造了关中老街,然后扩展到小吃街。当其他村民们看到有人赚钱,参与的人逐渐增多,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后,袁家村又开始向乡村度假转型,做乡村客栈留住游客,同时开始做弘扬乡土文化的祠堂街,让游客深入体验关中乡俗文化,逐渐实现了产业升级。

四是适度补贴,避免恶性竞争袁家村的管理模式表面上看似松散、粗放,实际上背后是精细化、接地气的管理方式。以小吃街为例,有近百家商户就要有上百种小吃。锅盔、炸麻花……村民各自认领,如遇几家同时报名便PK,留味道最好的那一家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由于各户经营项目不同,收入也会有很大差距,经过估算对利润低不挣钱,但又必须得经营的商户,给予一年十万的补贴。村管理公司每月统计销量后五名,帮助这些商户调整经营和管理

五是投资管理模式多样化众筹、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并存在新项目的投资发展方面,袁家村的投资模式也是多样化。允许采用众筹模式村集体免费提供地皮,经营团队出设计方案,得到认可后即可建设。约定,在经营方回收成本后,利润部分五五分成。对大片土地开发,村集体负责规划和风貌整治,对外进行土地租赁。同样要求经营者回收成本后再五五分成。对于一些刚性消费的原材料厂,号召村民集资入股,当年分红便可达投资额目前,大大小小的股份制公司有几十家。

六是注重食品质量监管袁家村因关中小吃而走红,游客都是来吃小吃的,让所有游客都吃的放心,村里要求所有店主在门口牌发誓。让商家真正明白食品质量是他们的生命线,于是在旅游极其需要信任的现状下筑起了袁家村整个信任体系。   

七是强大IP助力口碑相传由于袁家村信任、价格食品安全体系等管理得非常好,切中游客情感诉求,口碑成为快速传播方式,使“袁家村”成为强大的IP。新客获取成本低,回头率高,分享机制自然激活。

编辑:刘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