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4-01 15:25:39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十三五”以来,服务业以高于GDP增速的速度增长,保持着第一大产业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60%,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展望“十四五”,在服务需求加速增长、服务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服务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等动力作用之下,服务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一、“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经验
(一)坚持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服务业领域数字技术越来越普遍,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趋势明显,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9年网络零售额已达到10.6万亿元。快递业务量完成635.2亿件,居全球第一。零售业衍生出“线上线下联动(O2O)”、到家服务、生鲜电商、短视频电商等诸多创新模式。电子商务作为零售业态的创新,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稳定消费起到了较大作用。“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创新模式,提高了文化、教育、医疗等原有短板领域的有效供给,为解决这些领域供给区域、城乡平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并为这些行业带来了创新动力。在生产服务领域,在线设计平台、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等与生产相关的新服务领域也快速发展。
(二)持续推动服务业领域全面开放。服务业领域开放步伐加快,随着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到2020年北京等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继批准,自贸区数量已达到21个,覆盖全部沿海省份。从整体上看,各自贸区的改革措施,其重点是推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为实现更全面的开放,在总结自贸区的相关经验后,又出台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清单内容大部分都是服务领域。动态管理的负面清单,对服务业开放的限制越来越少,政策推动了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进出口总额看,服务贸易总额稳居全球第二。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已超过其GDP占比,服务业已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
(三)全面推动服务领域改革。自2015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服务业相关政策,也出台了40余项关于科技服务、大数据、健康、养老、体育、旅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具体领域的单项促进政策;从整体上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
二、“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发展趋势
(一)服务业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教育、医疗、养老、家庭服务、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式、互动式服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进一步提升。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高品质服务需求外溢的情况将得到缓解,这将进一步释放国内服务业需求。而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求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营销管理、商务咨询等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品质,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持,这将倒逼这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服务业改革将持续推进。服务业改革一直在路上,一方面,在市场准入、要素价格、质量监管、标准制订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革空间;另一方面,服务业领域的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互联网+健康”“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养老”等新型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这将带来很多新的监管问题,亟待在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服务领域需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对与服务业相关的简政放权。对服务业的行业准入政策进行清理,破除行业垄断、进入门槛等各种隐形限制。完善服务业的融资、税收等相关政策体系,使对服务业的支持落到实处。建立适度放松管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保障体系、促进多元共治的服务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准入、要素价格、新业态新模式的柔性监管、政策协调、平台治理、多元参与监管等方面持续推进改革,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融合发展将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日渐重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两者都表现出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趋势,在商业模式上也不断呈现出创新趋势,如个性化定制、C2B、云制造等。服务业与农业的产业融合互动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农业产业链中,正融入越来越多的二三产业元素,而农业日益变为第一二三产业大融合的综合体。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使服务业深度切入农业,稳定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解决供需对接提升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创新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十四五”时期,在服务业业态创新,包括“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社会服务”、共享经济、“服务业+人工智能”等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创新将成为服务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文字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