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后发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和启示

发表时间:2021-04-01 15:29:21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贵州省牢牢把握大数据发展的机遇,促进大数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发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成功典范。“十四五”期间,我区提出建设数字宁夏、西部云基地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实规划建议,贵州经验值得借鉴。

 一、贵州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和举措

(一)先天优势一是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大大降低了大数据产业的耗电成本。二是丰富的水能资源使贵州成为南方地区电力输出的主要省份之一,低廉的电价相对于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有效解决了数据中心耗电量大的痛点。

(二)重要举措。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能分工明确二是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引进优秀企业与培育本地企业、改造传统企业相结合四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五是注重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后发地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启示和借鉴

(一)依托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确立适宜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不同区域因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往往会存在差异,主要反映在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应该根据要素禀赋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整合本地资源和要素,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有特色的区域经济,避免因产业同一化带来的区域争夺资源的恶性竞争。因此,欠发达地区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并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资源优势以及现有的产业基础等,选择适宜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以此降低交易费用,节约成本,避免恶性竞争。

(二)补齐短板,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支持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离开了政府的支持,都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政府的财政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在发展一个新兴产业上,往往会遇到发展缺乏资金和经验、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需要执政理念先进,办事效率高的政府给予支持。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先试先行”的发展战略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是否取得成功与政府的战略眼光、宏观调控能力,如何规划部署以及财政的支持力度也是分不开的,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性文件,通过资金加以引导,明确相关的责任部门,以防止政府的缺位、越位问题,开创政府牵头引导企业主导的新模式,使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人才机制体制。新的产业必定需要新的人,人才是一个产业最直接的生产力,高素质人才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深度。而懂技术的人才是有限的,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联合起来,为产业发展提供必备的人才。法律保障体系。随着新科技诞生和应用而出现的新兴产业,具有没有显性需求、没有产业参照、没有上游企业的特点,在发展的初期会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等障碍,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将相关责任部门的行动范围,产业发展规划,资金扶持,产业政策,安全管理纳入法律体系,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有力的发展环境。四是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产业的空间结构,又决定着产业区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社会活动的扩张,交通发展落后的地区,会严重阻碍生产要素的流动,使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影响产业的发展完善交通网络才能使聚集资源,引进生产要素,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引导,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开放包容的新兴产业才有生命力,新兴产业不能“孤芳自赏”,封闭孤立,只有广泛地与当地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形成共生共进的良性发展局面。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和加工制造为主,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营销和质量监控存在短板,而随科学技术诞生的新兴产业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陷,通过大数据现代化和信息化对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精准分析,精致管理,依托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物流、大数据+电商等新模式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传统企业注入新活力,降低人工成本,运营成本,减少不良产品率。

(四)内培外引,打造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企业集群企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通过内培外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引进外部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其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来培育和管理本地企业,通过其销售渠道扩大出口,增强影响力;产业发展不能光靠外来企业支撑,另一方面要内部推动培育根植于当地的创业型企业,双管齐下,形成内外联动的长效机制,联合吸引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同时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和衔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企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 

文字编辑:强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