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5-20 16:38:38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数字农业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研发、生产、经营及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实现农业要素、农业过程和农业经营的可视化表达、数字化决策和信息化管理。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央及各部委已出台多份政策文件鼓励地方和企业开展数字农业实践。当前数字农业有不少成功案例,但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解决。
一、数字农业改造农业科技服务的实践模式
(一)大型农业企业“从前到后”整合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大型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拥有技术、资本、市场优势。中化集团数字农业系统与中化现代农业平台紧密结合,围绕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在数字农业技术支持下以县为单位建设线上线下示范农场与技术服务中心,为农场提供农业种植全方位解决方案及种肥药产品包,并开展农机、气象、金融、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隆平高科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联合相关企业,通过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订单农业服务模式等,为隆平高科产业链上的制种商、经销商、种植户、米厂和中小企业等提供供应链服务,推动种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
(二)“互联网+”平台企业“从后到前”全面赋能农业生产。“互联网+”平台企业充分利用平台、技术和市场优势,从产后销售追溯到产前的生产创新,打造数字助农全链条服务。阿里巴巴创建ET农业大脑,将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入结合,具备数字档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全链路溯源等功能,围绕生猪养殖、苹果等已有成功案例。拼多多发起“数字农业大赛”,与全球多家科研机构协作推动人工智能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有效应用,构建植物生长模型,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未来有望在“农地云拼”的模式中率先应用。京东集团利用数字技术在全国建设精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的——京东农场,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三)数字农业新科技企业主导“产中变革”高质量对接农户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近年来,数字农业新科技企业围绕物联网现场监控、精准农业天气、农业大数据、农业无人机等开展科技创新,精准对接农业产中具体需求,开展订单作业、“田管家”服务,受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小农户的广泛欢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极飞科技,从无人机智慧植保发展到智慧农业全产业生产线,全面布局数字农业科技服务,服务面积超过6.2亿亩次。
二、对策建议
(一)开展县域数字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综合服务示范。县域是田野和科研的连接支点。目前,全国县域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已经达到18.6%,相当一部分县域具备了基础水准甚至高级水准的数字能力。支持县(市)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加强与相关企业、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开展县域数字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综合服务示范。在县域层面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形成适合本地区特色的数字农业技术服务方案,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实现生产节本增效。
(二)支持农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大型农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可将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主体连接成密切关联的网络,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意愿强、投入快、效率高。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鼓励大型农企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型农企集团创新、协同创新优势,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普惠化为方向形成产业服务集群,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其次,为农业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创新券,购买相应的数字化服务,加速农业中小微企业链接到数字化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模式创新,更好地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三)加强数字技术与农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与集成应用。数字农业是数字技术与农业两个复杂系统的融合,实现农业要素的数字化表达、形成显性及隐性农业知识与技术的模型化构建需要大力开展数字技术与农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与试验。我国农业研发投入长期较低,对农业数字技术的跨学科应用研发支持不足。将农业领域数字融合跨学科研究纳入未来重点研发计划,在各类重要的涉农前沿研究项目中特别强调以数据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综合集成应用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推动数字农业重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作用,搭建农业数字化应用开发平台,加大技术应用层面的集成开发,支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数字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将农业的前沿科技成果通过数字农业模型集成应用到数字农业基地和示范项目中,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与应用。
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