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新基建如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表时间:2021-11-17 16:36:14 来源: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着力推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一、从五个方面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首先,新基建引发的创新浪潮将有助于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传统领域技术发达国家积累比较多、壁垒也比较高,而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波新基建领域创新浪潮将会产生广阔的技术创新需求和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换道超车”、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二,新基建激发的数字要素流动活力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循环畅通高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个经济循环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包括宏观的国民经济大循环,中观的城乡区域循环,微观的产品循环、要素循环等,决定了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它的产生、流动、存储、权属、定价等规则的制定,甚至本身数据计算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国内大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数据规则和国际规则的接轨和融入开放程度,也将决定着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水平。

第三,新基建推动的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将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主要任务。国内外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制造业抛弃掉。我国现在制造业体量规模比较大,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占全球比重达到28%,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总和新基建是产业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催生很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聚焦产业基础领域形成“独门绝技”,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关键节点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基建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第四,新基建蕴藏的巨大市场需求将有助于加快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底气所在。而便捷高速的新基建基础设施、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庞大人口,是发展“大物移智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基石。根据有关机构的测算,新基建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角度看,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机会,将会为我国强大国内市场建设,而且是高成长性的高品质需求的市场体系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新基建领域的开放合作将有助于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链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动该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两大战略和区域合作叠加,实现更加主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系统等建设,加大新基建领域国际技术和项目合作,让新基建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靓丽名片,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开放合作中发挥更大的链接点的作用。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应加快制定更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基建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创新政策、数据治理政策、场景支持政策、投融资政策、开放政策等。

一是推进新基建研发,提升技术经济性。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争取在人工智能、5G网络应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同时,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商业化应用,促进底层技术创新与终端“新网络”“新设施”“新应用”的广泛结合。

二是强化应用场景建设,以应用带动需求发展。强化需求牵引,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激活新型城镇化、碳达峰碳中和、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建设的巨大需求潜力。

三是推动体制机制调整,促进数据和金融等要素在新基建领域优化配置。加强数据安全的立法保障,对数据开发、收集、整理、存储、更新等一切与数据相关的活动进行规范。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自上而下的全社会数据资源有效流动,助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数字安全规则制定,努力贡献中国智慧。强化对新基建的金融支持,创新运用基础设施信托投资基金(REITs),鼓励商业银行以“投资+融资”眼光看待新基建行业机遇。

四是注重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应用空间。充分挖掘、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遇,鼓励通过园区共建、基础设施共建、人才合作培养、市场互惠开放等方式,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促进新基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对接。鼓励国内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深化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基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新全球化模式。

编辑:张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