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发表时间:2022-07-15 15:25:57 来源: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今年以来,受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压力有所加大。5月开始,国务院和各地先后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落细

为扎实稳住经济大盘,中央层面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财政、金融、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和有效投资、保能源安全和基本民生6方面33政策措施。地方层面,上海出台8个方面50条措施加快经济恢复。广东推出稳经济131,推进政策落实落细。北京稳经济45提出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吉林稳经济43推出财政资金直接补贴购车者等促消费政策,提振汽车消费。海南通过发放1亿元消费券资金,刺激免税消费回补,拉动消费增长。此外,江苏、浙江、云南、山西等省份也借助减税降费、专项债券、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推动稳增长、稳投资、稳市场主体、稳就业。

二、经济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一)供给端生产逐步回升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54.1%,高于50.6个、6.9个和5.7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今年实行的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多个行业的各类市场主体,产生了积极的成效,企业经营绩效开始回升向好。

(二)需求端有所恢复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3%,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收窄,随着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消费将发挥更积极的稳增长作用。出口增速加快,外贸依然保持较强韧性。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

(三)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和粮食价格高企,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胀率达到近40年来最高水平,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通过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稳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5月份,P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有利于缓解中下游行业成本压力。居民消费价格较为稳定。5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夏粮生产已经处于收获阶段,有望实现较好收成,为全年的粮食丰收打下较好基础,也为稳定粮食价格提供根本保障。

(四)就业水平趋于好转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年轻人就业压力较大。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9%,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随着疫情好转和经济稳定恢复,企业就业需求将逐步回升。部分地区出台稳岗促就业政策,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扩大就业规模。

三、综合施策推动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力将不断释放,有能力推动全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着力稳增长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灵活运用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政策实施效能,全力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进一步精准施策,优化政策执行,确保政策红利在依法治税的背景下充分释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二)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着力防通胀输入性通胀主要体现在国内粮价上涨预期、油气等进口资源价格向终端消费价格传导等方面。粮食方面,要实施好种粮补贴政策,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国内粮食量足价稳。能源方面,不断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进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矿产品方面,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三)加快实施助企纾困政策,着力稳市场主体根据疫情形势,不断优化防控举措,推动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尽快实现复工达产。确保交通物流畅通,保障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措施,畅通经济循环,优化营商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降低融资成本,为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下及时雨、送雪中炭,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住市场预期。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就业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挖掘民生领域投资潜力和消费潜力。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加强援企稳岗,缓解企业的暂时性困难,稳定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清理取消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全年稳就业目标。

编辑:张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