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经济躯体无通缩 内部血管须疏通

发表时间:2023-05-31 16:00:21 来源: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个月国内物价同比涨幅分别为2.1%1.0%0.7%,环比连续两个月下降,且3CPI同比增幅创18个月来的新低;同时,一季度M2余额达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央行3月底还降低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如此宽货币与强信用没有带动物价,是否预示中国经济陷入通缩。

一、不存在通缩也不会发生通缩

通货紧缩就是CPI连续下跌,时间至少为三个月。由于价格持续下跌,居民购买预期降温、消费缩减,导致供给端企业产品积压与库存增加,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继续下跌,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进而减少投资,同时投资与消费形成负反馈,并最终引起经济衰退。通缩还表现为货币供应的不足,即相对于社会总供给,货币总量未能匹配出充分的购买力,此时便出现货币升值。

对照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从物价看,2023CPI环比回落仅两个月,3月份同比还上升,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个百分点;从货币供求看,一季度M2延续了过去两个季度的同比正增长,并维持在近七年来高位,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从经济增长看,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2.2%,当季投资、消费与出口分别实现5.1%5.8%8.4%的同比增幅。无论从单项指标还是综合指标,都未显示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尚处于疫后复苏阶段,许多存量政策将进入后续发力期,同时增量政策也存在叠加用力空间,宏观经济还会延续边际改善趋势,支持物价上行、抵御通缩。多空因素博弈之下,全年物价中枢将缓步上移,涨幅可能维持在1.5%2%

二、体内毛细血管仍不畅通

(一)物价持续走低映射出供给过剩压力。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使产品低端重复与趋同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出清,但持续三年的疫情,使得企业库存与商品积压再次被动性抬升;防控优化之后,基于履行订单的承诺和降低违约的风险以及稳定客户的需要,供给端企业及时增加生产与出货,但需求端尤其是消费需求并没有同步跟进,产品库存出现新的叠加。需求与供给恢复的不同步,令供求缺口变大,也使得市场难以出现拉高物价的强劲力量。同时一季度商品出口出现大幅减速,在外需发生结构性萎缩以及出口企业短期难以更新目标市场的情况下,只能寻求产品的内销渠道,国内原本过剩的供给端压力进一步加大,并对价格构成新的反压。

(二)物价持续低位徘徊反映出需求端受抑制。投资方面,一是政府投资需求受限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1.8%,同期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5%,政府投资需求受限清晰可见。二是企业投资扩产的意愿仍不强烈3月末以企业活期存款为主的M1余额同比增长5.1%,比上年同期高出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方面,2022年以来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现象延续至今,消费动能未得到显著提振。一是房地产收紧、财富效应减弱、收入下滑等因素作用下居民风险偏好提升,相应地增加预防性储蓄;二是疫情导致的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再加上就业形势严峻,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受到干扰,相应地会减少消费数量与延迟消费时限。

(三)低水平物价反映货币传导出现分叉。在代表信贷投放速度的M0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与M1规模的增加相并行,企业存款的定期化行为越来越突出,这一倾向或直接缘于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更加丰富,部分企业基于加强存款资金管理而将活期存款转为理财产品,或者当贷款利率保持较低水平时,部分企业利用融资资金购买银行定期存款产品,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资金淤积于银行体系,本质还是资金套利与资金空转。

三、关键是刺激与扩大总需求

(一)消费需求。重在增加民众实际收入。一是瞄准增量目标,包括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提高对高校毕业生用人企业的财政补贴标准,以及对大学生临时就业免费提供阶段性住房补贴、失业与医疗救济等产品服务;二是针对存量目标,包括提高个税征收与年度汇算清缴标准,降低证券交易税费等。

(二)投资需求。重在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与预期。一是各级财政对至今财务状况仍未好转的企业提供员工工资的临时性补贴。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制定较长时期的专项发展规划,以真实提升民营企业的长久预期。

(三)出口需求。重在降低与消除贸易风险。一是在稳定美欧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出口市场多元化,尤其要在开拓拉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以及一带一路等传统市场上精耕细作。二是支持更多企业实施绿地投资方式深耕海外特定市场,同时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高效贸易机制。

编辑:张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