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

发表时间:2025-06-30 15:15:00 来源: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上半年收官之月,全国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稳步前行。

一、夏收攻坚战持续打好

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一是全国高效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三夏工作。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在安徽,65日麦收就基本结束,较往年提前3天;在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抢收小麦,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在河南,大规模机收从开始到结束历时22天,8500多万亩小麦顺利完成收割,保持了夏粮产量总体稳定;在河北邯郸,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气吸式免耕智能播种机让玉米种子精准入土;江苏淮安,小麦收完后田里开始播种高粱,为秋季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陕西泾阳县应用北斗导航农机辅助系统播种夏玉米,单台日作业效率达120亩,较传统方式提升40%二是夏收作物中,占全年油料四成夏油也迎来了喜人的收获。比如,湖北省今年扩大冬油菜播种面积1910多万亩,围绕单产提升加大精量播种、一促四防、机收减损等专业种植技术指导力度油菜平均单产接近160公斤,高产田测产超300公斤,全省油菜总产量有望突破300万吨。三是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在麦收重点省份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400多个,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通农机绿色通道4800多个,组织设立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5800多个,开通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热线电话1260多个,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江苏淮安创新投用农机调度平台,并向种植户发放机手联系手册,实现农机手与种植户精准对接河北沧州调配30辆移动加油车保障农机连续作业河南新乡大喂入量收割机单日作业面积达110亩,体现智能农机规模化应用成效。

二、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壮大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主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627日至30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国内中小企业带来的一系列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向世界展现了民营企业坚持科技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气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比如,地处青海的欧耐特线缆集团有限公司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通过自主创新,优化生产工艺,生产的线缆产品在光伏发电传输、工程建设、新能源配套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达10%。今年6月,总投资1亿元的新项目正式开工,产能将持续扩大,有望实现20亿元产值的目标。湖南佳都科技通过AI技术创新知行交通大模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地铁大脑,已落地全国超过40个城市、100多条线路、2200座地铁车站。海南华研胶原科技公司瞄准这一产业赛道,专注于从海洋生物中提取高附加值营养品,把鱼皮、鱼鳞等鱼类加工副产物变废为宝,投产两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的生产线,生产20多个品类,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消费潜力持续提振

以江苏为例一是202563全国服务消费季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启动12个中央部门、13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各地方和头部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合力推出160余项重点活动。活动期间,江苏推出服务消费惠享礼包,通过养老托育、餐饮家政、文旅体育、电影等方面惠民惠企举措,精准施策漫游苏适圈主题市集,融合服务消费与绿色生活,涵盖健康消费、银发经济、文化娱乐、活力运动、餐饮美食、外贸优品、家居家政、以旧换新、数字消费、票根经济等10大融合消费元素,百余品牌齐聚南京宁享服务消费臻选指南,涵盖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娱乐、文化、体育、托育、养老、健康、家政、教育12个领域,推出近200个臻选点位,有经典品牌的体验坐标,有新型消费的打卡项目,更有主客共享的融合场景。二是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积极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南京、苏州、常州入选国家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三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均超过3000元。近期苏超联赛带动江苏各地文旅消费,比赛城市迎来普遍消费上涨。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仅621日至22日这个周末,江苏商圈休闲运动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225%,到店消费金额环比增长181%;南京抖音团购到店消费环比增长21%,其中户外玩乐、运动户外用品订单消费环比增长超150%

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当今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地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开辟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能。一是今年6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发布了《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二是各地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精准防沙治沙。6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个调查期双缩减。宁夏中卫市,以沙漠锁定为目标,沿着黄河北岸,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区农田林网标准区等工程,通过铺设麦草方格、灌木种植等经典治沙模式,着力打造了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起生态屏障。三是各地从绿色低碳出行到生活垃圾减量,从绿电点亮生活到开发节能建筑,生动展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新实践。623日至29日,全国节能宣传周,上海市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助力、市区协同、全民参与的联动模式,涵盖绿色家电、家装、家居、3C数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绿色主题活动约400场;福建省20家企业集中展示绿色低碳节能技术和装备,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发布节能降碳承诺;山东省大力实施工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以设备更新、节能降碳为重点,一企一策推动钢铁、石化等22个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增效;贵州省安排65亿元国债资金补贴居民消费,个人乘用车置换达24.98万辆,一级能效家电产品更新190万台(套),有力推动了节能、环保、智能的高质量产品进入居民生活;在浙江,绿色节能建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杭州钱江新城在中央商务区探索低碳楼宇,地下车库实现感应智能照明,屋顶的光伏和雨水回收系统降低用能和碳排放。

五、就业基本盘持续稳住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分类施策,加大力度稳岗位、优服务、促就业。一是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在3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将通过3年左右时间,培育一批面向制造业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和联合体,发展一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技术、产品、模式,形成一批推动人力资源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深度协同的政策体系和有效模式。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召开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专题会议,印发专门通知,兜准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冲刺期,浙江省各职业大学打破传统教学框架,联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产业需求融入教学大纲,同时通过产业学院班的实训,让学生提前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促进学业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让应届毕业生一毕业就能顺利入职。上海市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推出包括加力落实政策性岗位招录、创新挖掘基层就业空间、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等在内的29项具体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三是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力稳就业政策,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湖北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暨就业联动招聘对接会,为特种作业人才铺设从技能考试到快速就业直通车;广西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需求;贵州省总工会举办夏季线上专场招聘活动,聚焦转岗待岗职工、残疾职工等重点就业群体,进行精准岗位推送;广东省组织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683家行业领军企业、科研平台及高校院所等提供了超2万个优质岗位,覆盖包括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在内的多个前沿领域。

六、防护保供持续加力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严峻旱情和持续高温天气,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高温验,积极做好的文章,下足的功夫,守护好群众安康,为工农业生产撑起遮阳伞一是积极应对严峻旱情。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广西、陕西等6省(自治区)做好抗旱救灾等相关工作。甘肃省面对高温和干旱双重挑战,及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干旱橙色预警,对饮水困难群众开展拉水送水服务,并筹措资金设备,及时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保苗。山东、山西等省份,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预防小麦干热风,促进小麦籽粒顺利灌浆,确保小麦稳产丰收。二是保障力量快速响应。各地各部门气象部门拉响高温预警,及时发布气象信息与防暑提示;电、气、水等城市保障部门主动作为,确保城市平稳运行,比如,国网北京电力对±500千伏延庆换流站等多个重点变电站电力设施开展了体检,确保平稳度过暑热用电高峰期。三是相关部门和地区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提示,强调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室外露天作业时间规定。各地施工现场通过在塔吊司机室里安装空调,工地上搭起了全天候供应矿泉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和提供便携式风扇、增设遮阳棚等防暑降温物资等,为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员工筑牢健康防线。

(根据新华网、央视网等资料编辑整理)

编辑:张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