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他山之石 > 发展论坛
许英杰:多元化金融服务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发表时间:2025-08-26 16:0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5年08月22日


记者 郭锦辉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政策。如何更好加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许英杰。

创新债券品种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债券品种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债券品种创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发挥哪些作用?

许英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生产运营到经营管理决策全链条的数字化升级,既需要硬件设备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资,也需要业务流程优化等经常性投入,资金需求量大。充足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成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加强债券品种创新,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产品,契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量资金需求特点,从而有效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要求,补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资金缺口。加强债券品种创新,也是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中长期稳定资金支持的重要方式,契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中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特点,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开展长期投资,从而循序渐进提升数字化水平,真正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成效。加强债券品种创新,更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获取低成本融资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高信用等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获取成本更低的资金支持,契合中小企业要求低成本融资支持的需求,对于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投入、减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有效推进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财务绩效的提升,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质效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推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强化融资增信服务。如何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质效?

许英杰:金融服务质效是衡量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核心关键指标,对于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指导意见》作出全面政策谋划,有利于形成科技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新格局。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质效,关键是切实推进《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落到实处。例如,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方面,《指导意见》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大

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这有利于扩大科技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规模,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便利性、可及性和专业性。再如,在强化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金融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这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而言,获取金融服务供给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又比如,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针对性、科学性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推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等政策,将有效增强科技金融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推进金融机构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等,也将提升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需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强化数字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赋能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优化对首贷户的征信供给,提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科技手段对提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效率发挥哪些作用?

许英杰:《指导意见》提出强化数字金融赋能,可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显著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有效性。一是数字金融赋能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智能化、自动化优势,简化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手续,优化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流程,对缩短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时间、提升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效率具有重要价值。二是数字金融赋能为金融机构获取中小企业资金流等信用信息创造极大的便利,使得中小企业在缺乏抵押物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信用融资,在当前中小企业主要靠抵押贷款融资的格局下,数字金融赋能提升了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可得性。三是数字金融赋能能够让金融机构充分掌握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能够充分反映在金融机构是否提供融资以及提供融资的成本上,数字金融赋能既能够降低高征信水平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成本,也能够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四是数字金融赋能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双向互动、协同联动提供重要平台,为中小企业“找资金”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助力中小企业综合比较、高效获取低成本金融服务。

深化中小微企业的产业链金融服务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运用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中小企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难点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

许英杰:中小企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往往涉及到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背书,如确认应收账款等,或承担上下游中小企业违约时的连带风险,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在产业链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利益不一致情况,往往制约中小企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即便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背书,中小企业产业链金融也涉及到产业链交易数据,因产业链不同环节数据标准不一致、产业链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等原因,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全方位获取产业链交易数据,也影响金融机构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

更好地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需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各方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如鼓励金融机构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服务等,并利用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征信机构在打通、整合产业链各环节数据中的作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充分的权威数据支撑。三是要加强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如高水平建设智能监管仓平台、深化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工具提供支撑。四是在推动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发展生态方面,金融机构也要充分发挥在资金托管、对接撮合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科技服务能力,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