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他山之石 > 发展论坛
马源: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向智向新跃升

发表时间:2025-09-02 09:18:1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5年08月29日


记者 郭锦辉 

我国正经历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AI)+”的战略跃升。近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发展智能经济的路线图。其中,提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举措。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拓智能原生创新发展新局面

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正展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智能原生开发生态加速构建;AI编程智能体等智能原生应用不断涌现;AI眼镜等智能原生硬件持续创新交互模式……此外,在智能芯片领域,华为昇腾、寒武纪等高速成长;在大模型领域,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产品快速渗透……

《意见》提出“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催生智能原生新业态”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马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正在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必将催生出一大批前所未见的新模式新业态。当前,全球范围内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激烈,要想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就必须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权。

“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有其自身规律,如技术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创新不确定性大等,培育其发展就需要遵循新事物的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重在围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全周期,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包括改善创投环境,吸引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挖掘政务、央国企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在应用中迭代升级;构建适应融合新模式的准入制度、标准体系和安全框架,让经营主体进得来、敢投入;还要加快适应智能技术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围绕技能重塑、岗位调整以及伦理规则挑战及早研究储备应对举措。”马源说。

重塑产业范式 助力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快递物流行业的服务方式。2023年,圆通速递推出了快递物流行业首个垂直大模型“智多星”。如今,“智多星”已经在智能客服、智能分拣、智能安全等场景落地。圆通速递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客服环节,目前通过AI客服完成的请求占比达到85%。在分拣环节,智能分拣系统单秒分拣量可达5000件,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此外,圆通速递还在多地部署无人供包设备与无人车间。

“人工智能+”还正在提升医药研发和生产的智能化水平。目前,中国生物制药已经引入了通用模型和私有化部署大模型,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合规、法务等十多个核心业务条线的AI应用体系。中国生物制药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着数据沉淀的不断加深与AI技术的持续迭代,智能生态体系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I技术正加速化合物的筛选与发现,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并降低早期开发的失败率。

《意见》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等。

马源认为,《意见》以行业应用需求牵引,将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六大行动之一,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其主线就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各类要素加快智能化发展。

一是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和商业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吸引了大量投资,也涌现出不少新业务新应用,亟须找到商业落地应用场景;同时,各行各业也都对人工智能技术给予很高期待,促进供需对接、弥合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到千行百业正处于关键窗口期。

二是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传统产业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正推动产业转型迈向智能化阶段,通过挖掘来自产线、产品、客户等各方面数据,重塑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构建起一个产业要素智能协同、人机高效协作、任务自动流转的高效网络。这将大幅提升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效率,创造新的价值。

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需要。发展好人工智能技术,关键是要突出应用导向,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从中既可以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也可以重塑传统产业,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