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快递
“下沉式”消费服务在逆市中生长

发表时间:2022-05-10 11:17:13 来源: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


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先后有许多城市采取了全域静态管理、全域静默管理等限制人员流动的疫情防控措施,服务消费活动首当其冲受到限制,不仅是餐饮业,交通、旅游、酒店、娱乐等多个行业也未能幸免。即便是“五一”小长假期间,多地也因疫情防控导致消费增长有限。“于困境中思变、在危机中寻生机”成为多数消费服务市场主体的真实写照。以北京的餐饮行业为例,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按照北京市的相关规定,五一期间均暂停堂食服务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华联购物中心的一家连锁餐饮店门口,“本店谢绝堂食”“仅限打包外卖”两张红底白字的标识分外醒目虽然到了“饭点”,但该购物中心所有餐饮店铺的堂食区已经“打烊”了一些餐饮店选择用长桌将入口挡起来,并在旁边立上“谢绝堂食”的告示牌;一些餐饮店则在店门口设立外卖取餐区,有服务员负责整理打包菜品,等候外卖骑手前来取餐。“五一”小长假期间,顾客通过线上平台点餐订单量较以往增长了2-3倍。“五一”期间虽然关上了堂食的“门”,但同时也打开了外卖服务的“窗”。相较其他消费而言,服务消费受到疫情冲击的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疫情反复使餐饮企业开启新一轮“下沉式”服务模式。据饿了么APP平台统计,“五一”期间外卖订单较往常增长了两至三成一些餐饮店铺、零售企业还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启“共享员工”合作,在对接运力需求、提高保供能力的同时,也为员工再添一份收入。无独有偶,旅游行业也在疫情危机中积极寻找破局新机。今年“五一”期间,受防疫要求影响,越来越多游客将目光投向本地游,本地游产品“玩”出新花样家里人感受到熟悉的地方也有新风景,成为旅游业在疫情防控下的新突破口。

当前面临整体需求不足、行业承压的背景政府层面积极帮助市场主体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加快纾困解难、恢复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降低市场主体的基本运营成本。包括对企业在疫情管控期间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降低企业成本;鼓励非国有物业业主与租户协商减免租金,通过对业主应缴税费给予一定返还等形式间接补贴租户租金。对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一定补贴。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交通运输及物流业等消费服务行业,在保证达到消杀要求的前提下,对企业发生的防疫消杀支出按照企业实际运营规模给予分档补贴。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等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引导金融机构开设因疫情受困企业的融资绿色通道。灵活采用发放服务消费券、举办服务消费节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服务消费环境,鼓励消费;进一步便利化消费券的申领与使用方式,扩大使用范围,发挥好消费券的杠杆作用。

企业层面一方面应及时申请和用足、用好各级政府提供的纾困扶持政策,积极了解、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精准对接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增强在危机中寻求发展生机的能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消费服务安全性、便捷性和创新性,汇聚人气、带旺消费。包括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活动,给予消费者更大的福利;结合周边游特点,设计户外踏青、露营野餐游等“微度假”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精致的消费体验。

编辑:赵方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